根据最新贸易数据和其他动态信息,我国外贸形势主要呈现出两方面特征,一方面,全球货物贸易规模总体保持增长态势,新兴市场需求强劲,我国在非美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出口多元化成效初步显现;另一方面,美国关税政策及其引发的全球产业链再平衡,正持续带来更大不确定性。本文从全球贸易概况、我国贸易情况、宏观经济环境、政策动态及产业链风险等维度,系统分析当前我国外贸发展的基本形势。
全球贸易概况
2025年1-6月,全球货物贸易的最新规模估计为12.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0%。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美国因关税前抢进口,进口激增12.5%,但涨幅持续收窄、预计未来需求进一步减弱,其余经济体进口规模多数保持增长,其中,欧盟增长6.9%,日本增长3.9%,新兴市场如马来西亚(13.6%)、越南(12.3%)和泰国(12.2%)进口增长强劲。
从对华贸易看,我国占美国进口份额降至9.8%(去年同期13.0%);占欧盟进口份额升至21.6%(去年同期20.1%)。日本、巴西、东盟等多数经济体自中国进口金额和占比均上升。非美国市场需求稳定增长,我国市场份额在非美市场持续扩大。
我国贸易情况
1.总体趋势
按美元计,7月我国进出口总值5453.2亿美元,增长5.9%(模型平均预期+5.5%),其中,出口增长7.2%(预期+8.4%),进口增长4.1%(预期-0.7%)。7月当月对美出口下滑拖累我国总出口3.3个百分点,但在出口多元化努力下,我国出口增速保持较快增长、略超预期。与此同时,进口超预期增长,延续上月反弹态势。
2.贸易伙伴与区域合作
从出口侧看,2025年7月当月,我国出口前三位贸易伙伴分别是东盟、欧盟、美国等,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规模第一,金额546.3亿美元,同比增长16.8%;对中国台湾省出口增速最高,金额82.3亿美元,同比增长19.2%。
按拉动度分解,我国对东盟出口拉动整体增速2.6个百分点,对欧盟出口拉动整体增速1.4个百分点,对美国出口拖累整体增速3.3个百分点。(注:此处拉动度为本年对该贸易伙伴出口金额的变动与上年同期出口总值的比值。)从份额来看,东盟、欧盟、美国占我国总出口的比重分别为17.0%、15.5%、11.1%。
分主要经济组织/合作机制看,2025年7月当月,我国出口前三名分别是G20、OECD、一带一路64国等,其中,对G20出口规模第一,金额1822.7亿美元,同比下降0.8%;对最不发达46国出口增速最高,金额129.8亿美元,同比增长44.5%。
3.商品结构与价值链地位
按BEC5统计,2025年7月当月,"加工专用中间品"出口规模第一,金额1078.8亿美元,同比增长12.1%;"未分类加工中间品"出口增速最高,金额70.3亿美元,同比增长19.4%。
分具体商品看,2025年7月当月,中国出口主要是"集成电路"、"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及织物"等,其中,"集成电路"出口规模第一,金额178.9亿美元,同比增长29.4%;"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增速最高,金额58.7亿美元,同比增长48.9%。
外贸预测
展望2025年8月外贸走势,ETS模型显示,按美元计,预计8月进出口总值在5468.9亿美元附近,较上年同期增长4.2%左右,其中出口可能增长4.5%、进口可能增长3.6%。参考来看,LightGBM模型显示,预计8月进出口增长2.3%,其中出口增长3.6%、进口增长2.4%;Prophet模型显示,按美元计,预计8月进出口增长4.6%,其中出口可能增长7.5%、进口可能增长0.4%。取平均值的话,预计进出口增长3.7%,出口增长5.2%,进口增长2.1%。
贸易形势概况
1.宏观经济环境
当前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呈现出高度不确定性和下行压力。发达经济体正面临通胀反弹与增长放缓的双重困境。新兴市场则深受贸易壁垒和外交施压之苦,导致经济整体复苏势头趋于疲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虽维持全球增长预期在3%左右,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正放大滞胀风险,迫使各国央行在控通胀与稳就业间艰难权衡。
在发达市场,美国经济虽表面强劲,但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已成为核心变量。7月就业增速放缓至疫情以来最低水平,尽管失业率保持低位,但企业如阿迪达斯和宝洁已开始转嫁关税成本,6月家具和玩具等进口商品价格上涨3%。未来3-6个月将是关税传导关键期,若核心通胀持续上行,美联储的降息空间将受到严重掣肘。
欧洲方面,英国工党政府内政改革停滞,如残疾福利紧缩缩水和移民政策未决,导致国内需求疲弱;外交上虽推动英美关系重塑和欧盟防务合作,但若无法转化为内生动力,其未来施政会面临更多挑战。与此同时,德国工业就业锐减11.4万岗位,主因对美出口下滑2.1%,汽车业成重灾区,裁员潮恐持续;瑞士制造业则因39%高关税而计划转移生产至欧盟,威胁就业和供应链稳定。整体来看,美国主导的关税政策不仅推高全球通胀风险,也使西方传统制造业承受下行压力。
新兴市场方面,印度因大规模进口俄罗斯能源而与美国关系骤然恶化,对美关税被上调至50%几乎接近“准禁运”水平,预计对其GDP的拖累可达1个百分点,使其增长率降至6%以下。此举标志美印关系倒退,印度“左右逢源”的战略空间受挤压,迫使印度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推动中印高层互动。
2.政策环境
美国通过一系列双边协议和差异化关税手段,系统性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突破WTO最惠国待遇原则,形成“亲疏有别”的关税同盟。其对印度、巴西等国施加高额惩罚性关税以干预其外交及内政,反映出贸易政策高度工具化、政治化的倾向。但协议执行滞后(如美欧、美日韩关税承诺未落实)及政策不确定性持续制造供应链摩擦,各国被迫采取应对策略。
同时,美国国内虽存在对关税政策的民意反弹和经济增速放缓的隐忧,但特朗普政府仍持续强化贸易保护举措,如扩大钢铝制品关税范围、启动风电设备国家安全调查等,不仅大幅提升受影响的商品规模,更通过追溯合规要求显著增加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和企业合规成本。
此外,美国政府以持股英特尔等非常规方式介入关键产业链,显示出其产业政策与国家安全考量深度交织,进一步强化对战略领域的干预。
行业与产业链风险
我国在当前的全球产业格局中展现出显著的韧性与战略定力,同时也在积极应对由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行业与产业链风险。从近期的多个案例来看,当前产业链风险主要集中在关键矿产供应、高端芯片与技术主权、人工智能及数据安全等领域,但我国正通过一系列自主创新与供应链优化措施有效降低对外依赖、提升产业韧性。
在关键矿产领域,我国法实施的出口管制措施,是基于国家安全与国际义务的正当举措,凸显出我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但美西方也在强化替代产能的投资布局。尽管部分稀土产品短期难以实现经济性替代,但若美国在政策和资本支持下加快矿产多元化供应链建设,我国企业未来可能面临外部替代与市场份额收缩的风险。
在半导体与人工智能领域,美国对中国企业及技术合作持续施加不合理限制,遏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然而,我国企业在压力下仍展现出较强的适应与创新能力,如DeepSeek-V3.1对国产芯片的优化、华为昇腾等替代方案的推进,说明相关产业正在加速实现技术自主与生态构建。
面临的机遇
我国在非美市场需求稳健、新兴产业竞争力增强及区域合作深化的背景下,外贸发展拥有良好的增长空间与战略机遇。首先,从市场格局来看,尽管对美出口受限,但我国在欧盟、东盟等非美市场的份额持续扩大,有利于降低单一市场依赖风险。其次,从商品结构来看,高附加值与新兴产业产品出口表现亮眼,如集成电路、电动汽车等均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显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正逐步向中高端攀升。第三,从区域合作与机制平台看,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市场份额快速提升,体现出我国制度型开放与经贸合作政策的成效。
结论与展望
展望未来,我国需进一步发挥制度型开放优势,加快推进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和绿色贸易等新业态发展,同时提升自主创新和产业链韧性,巩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中高端地位。在外部环境趋紧的情况下,深化区域合作与多边协作将成为稳定外贸的重要抓手。总体来看,依托市场多元化、产业升级和政策支持,我国外贸正展现出稳中有进、行稳致远的发展态势。
(来源:瀚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