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1-31  浏览次数:

1.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为目标,聚焦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建设,实施梯度培育、创新引领、强基固链、服务赋能。

(二)基本原则

1. 政府引导、企业主体。

2. 创新驱动、质效优先。

3. 分类施策、分层推进。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形成一批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突出、生产管理精益、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和“小巨人”企业,成为省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优质主体不断壮大。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00家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0家以上,创新型中小企业50000家以上。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专精特新企业成为自主可控产业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研发投入强度超过7%,户均高价值专利达到10件以上,带动全省中小企业逐步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

——智造模式加快普及。专精特新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实现全覆盖。专精特新企业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主营业务收入占规上中小工业企业比重超过50%,省重点产业链配套实现全覆盖。

——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建成资源集聚、功能多样、服务规 范的网络化、专业化公共服务体系,累计争创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40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8个,培育省级示范平台400个、示范基地280个。

2.重点任务

(一)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

出台江苏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着力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一制造业单项冠军的梯度培育体系。围绕重点集群和产业链及工业“五基”领域,聚焦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四新” 类企业,实施精准培育。

(二)创新能级提升工程。

实施企业研发机构高质量提升计划。围绕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发布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计划。推动校企协同创新。集聚高校院所和龙头企业创新资源,助力产学研深度融合。

(三)协作配套强链工程。

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实现协同发展。聚焦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纺织服装等重点产业链。开发建设产业链线上供需对接平台。定期举办分行业采购洽谈会。在县域范围内打造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到2025年,培育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00个,争创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0个以上。

(四)质量品牌创优工程。

实施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巡诊。优先推荐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产业链延伸性好的专精特新企业申报“江苏精品”,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积极参加“中国品牌日”活动。支持企业通过技术迭代和质量提升,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树立优质品牌形象。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全国工业大奖、全国质量奖、全国质量标杆、省长质量奖15个,培育“江苏精品”制造业企业500家。

(五)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

支持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享受知识产权优先审查政策。优先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布局建设一批专利导航服务基地。构建“1+13+N”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专精特新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和纠纷应对能力培训。到2025年,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不少于130 家,超过80%的专精特新企业实现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

(六)数字技术赋能工程。

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编制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开发集成一批面向典型场景和生产环节的工业APP。到2025年,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建设智能车间500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0家,重点培育星级上云企业3000家左右。

(七)特色金融助力工程。

发挥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作用。引导银行机构优化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大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技术攻关和成果产业化。建立健全专精特新企业信息共享机制。深入实施省重点产业链优质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到2025年,全省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达300家左右。

(八)服务体系升级工程。

支持省级以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质量基础设施 “一站式”服务平台建立服务项目清单。完善全省跨部门政策信息发布一站式平台服务功能。推动各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完善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发挥展览展销平台作用。

3.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工作通报制度,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成立培育工作专班,推动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二)加大政策支持。

落细落实国家和省级惠企政策,确保直达快享、应享尽享。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优化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省政府投资基金作用。

(三)强化人才引培。

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引进具有引领性、原创性、突破性技术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实施产业人才培训计划。积极构建“苏畅”人才服务体系。畅通专精特新企业优秀人才职称评价绿色通道。推动具备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试点开展高级职称自主评审。大力培养数字技能人才。

(四)营造良好环境。

实施专精特新项目“正面清单”管理。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依托主流媒体,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典型宣传。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Powered by ANDYSITE